原文引用自: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weiyu/archive/2005/10/11/19523.html
為什麼莉香會提早一班車走?
因為她覺得完治不會追過來,因為她太清楚完治不會到車站來,而即使他來了,也不是因為愛她的緣故,在那個時候,完治之所以還溫柔地陪伴著莉香,早已經不再是因為愛情的緣故了。
莉香不想面對完治不會出現的結果,莉香更不願意看到雖然到來,但是左右為難的那張完治的臉,所以,她決定先離開。
這是我的答案,您得到的答案是什麼?
在愛情裡,感覺較敏銳的那一方往往是較辛苦的,擁有比對方還要早一步洞悉他心理狀態的能力,從來不是一件好事,於是莉香這個角色令人感到辛酸,許多在城市行走的聰慧女子,在這齣日劇裡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前一陣子台灣上映了一齣日劇,好像叫「愛的聖誕節」。劇情我已經忘了,但是有兩件事情記得非常清楚;一件,是男主角是東京愛情故事的男主角織田裕二,另一件則是電視台為這齣日劇宣傳時,號稱這是「二十一世紀的『東京愛情故事』」。
這麼一說,我才發現,我記住了這件事,似乎全是因為「東京愛情故事」的緣故。
老師,「東京愛情故事」究竟有什麼神奇,一齣新鮮的日劇,要去搭一齣陳年日劇的便車,而且似乎,還有那麼一點效果。至少,我就上鉤了。
當年拿「東京愛情故事」當論文的觀察對象,其實都是很私人的因素。
一來,這是我看的第一齣日劇;在那個還流行幫日劇配中文、而我們都在衛視中文台看日劇的年代,日劇不同於台灣連續劇和好萊塢影集,好新奇。
二來,這是我擁有的第一齣日劇;那一套VCD還在我的櫃子裡,那時候,你到光華商場,或是任何一個夜市,都可以買到當紅日劇的VCD,畫質真差,但是大家愛不釋手。
可是更重要的因素應該是,我以為我就是莉香,我以為我自己的心情,我的愛情,在電視上紮紮實實地被播映了一遍。
這世界上有太多的莉香,有太多的完治,這是不是正是「東京愛情故事」可以在台灣重播十次以上,可以這麼久了而不被遺忘的原因呢?
「東京愛情故事」是否提供了好的分手典範,我覺得未必,事實上我們看到更多的人性脆弱,以及周遭情境造成的不得不,但是「東京愛情故事」裡的每一段愛情裡的人們,都盡可能地善良,而且要求自己誠實,我覺得這是這些分手之所以令人傷心,但還不至於嚴重傷害的關鍵因素。
您說的是,紀政會怎麼說,胡茵夢會怎麼說,也許這麼拼湊起來,這些名人們的分手故事,才會更清楚明朗,可是比起對外人說,更重要的會不會是我們怎麼對自己說?我們怎麼去對自己說這個分手的事實,我們怎麼去面對這個傷痛的記憶,我們怎麼去定位那個與我們分手的人,怎麼能夠站在這個點上而後不會因此放棄幸福人生的參賽權?
最後一集,莉香那個頭也不回邁步向前的鏡頭讓人好動容,過去的已經過去了,火車再度啟動,前往另一個目的地,曾經發生過的一切,無損於火車的既定行程,無損於它嗚嗚冒著煙逐漸加快速度的氣勢。
您的作業棒透了,但究竟有幾個學生好好地寫了作業留下來呢?
維瑜
留言列表